高清无码制服丝袜东京热麻豆精品_亚洲精品成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无码AV专区最新HU_国产精品变态极限扩张_中文字幕AV在线播放

云上焦作

掃碼下載
【云上焦作】手機APP

微信

掃一掃關注
焦作廣播電視臺官微

官方微博

手機掃碼看微博

抖音

有趣、有愛、正能量...

手機版

隨時隨地看新聞

互聯(lián)網舉報平臺

小土豆成“金蛋蛋” 構建馬鈴薯全產業(yè)鏈

時間:2023-11-10

來源:中國青年報

秋收時節(jié),黃素芳格外忙碌,她種植的700畝馬鈴薯基地里整日機聲隆隆。負責撿拾馬鈴薯的幾十名女工,頭上包著五顏六色的圍巾,腰間裹上一打網袋,彎腰、蹲下、站起,把一袋袋土豆裝進指定包裝袋。這些馬鈴薯再由裝卸工搬運至大貨車,將被銷往全國各地。

  “天一亮就干活,直到天黑才能回家?!秉S素芳是內蒙古自治區(qū)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的馬鈴薯種植大戶,這個秋天她收獲的馬鈴薯能賣近30萬元。黃素芳說,過去是“收不收,吃一秋”,而現(xiàn)在種植“希森6號”品種,一季銷售變四季銷售,“出苗時間短,產量還高”。

  僅靠賣馬鈴薯,黃素芳一年的收入就超過20萬元,小土豆成了她的“金蛋蛋”。黃素芳還負責代理經銷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(yè)有限公司培育的種薯。

  馬鈴薯的收成好不好,七分靠種子,種薯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馬鈴薯收成的多少。“起初推廣的過程很難,就算種薯再好,大家沒看到收益就是不相信?!秉S素芳決定先自己試種,結果產量頗豐。周邊薯農看到效果好,開始向黃素芳買種薯、簽訂單,如今黃素芳和300多戶薯農建立了穩(wěn)定的合作關系。

  除了種薯質量好,烏蘭察布市日照充足、雨熱同期、晝夜溫差大,加之肥沃疏松的沙質土壤,十分適合馬鈴薯生長,是國內公認的馬鈴薯產業(yè)“黃金帶”,被譽為“中國馬鈴薯之都”。

  在9月23日召開的烏蘭察布馬鈴薯產業(yè)大會上,烏蘭察布市農牧局局長王世平介紹,今年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,預測產量達300萬噸,馬鈴薯全產業(yè)鏈產值超80億元。

  商都縣是繁育種薯的“風水寶地”。實際上,黃素芳種植的“希森6號”的培育歷經11年攻關,在2017年、2018年分別以畝產9.38噸、9.58噸的產量,兩度刷新世界馬鈴薯單產紀錄。

  “我們作為國家級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堅持培育我們國家自己的馬鈴薯新品種?!眱让晒畔IR鈴薯種業(yè)有限公司組培中心總經理黃兆文說,這個過程十分艱難,往往需要數(shù)年甚至十數(shù)年才能選育出1個合格的新品種,“確定新品種后,便要將脫毒苗不斷培育擴繁,1株變5株、5株變25株,如此往復,為滿足生產需要,我們一年要生產5000萬株脫毒苗”。

  脫毒苗經過擴繁后在大棚內培育,生長成鵪鶉蛋般大小的原原種;原原種經過休眠期后,再次播種,半年后成長為原種;原種之后再進行種植,才能生長為可以銷售給農戶的一級種薯?!斑@是我們公司馬鈴薯脫毒種薯的三級繁育體系,從一株脫毒苗到一顆一級種薯,每個過程都需要很長的時間?!秉S兆文說,“希森6號”就是這樣從3萬多粒種子中培育出來的。

  2006年,希森馬鈴薯產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在商都縣七臺鎮(zhèn)成立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(yè)有限公司,開始大力推進“育繁推一體化”工作。截至目前,已研發(fā)選育新品種33個,獲得新品種登記證書18個。該公司商都基地是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現(xiàn)代化組培中心和良種繁育基地。

  希森公司之所以選擇商都縣,一方面是看中這里獨有的地理、氣候條件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京蒙協(xié)作的牽線搭橋。

  從北京市平谷區(qū)到商都縣鄉(xiāng)村振興局掛職的胡江龍,主要負責對接京蒙協(xié)作項目,從資金管理到項目進展,他都要實時跟進、及時匯報。胡江龍介紹,商都縣立足“中國薯都”核心種植區(qū)優(yōu)勢,借勢京蒙協(xié)作機制,打造了脫毒繁育、基地化種植、規(guī)?;庸?、現(xiàn)代化儲藏、社會化銷售“五位一體”的馬鈴薯全產業(yè)鏈。并且依托希森公司建成占地4萬平方米的現(xiàn)代化馬鈴薯組培中心和7萬畝良種繁育基地,構建起脫毒苗、原原種、脫毒種薯完整的三級繁育體系。

  龍頭企業(yè)入駐給當?shù)厥磙r帶來了增收機遇。胡江龍以商都縣七臺鎮(zhèn)喇嘛板村為例,給記者算了筆賬,“種業(yè)公司通過訂單模式提供脫毒苗,全程給予薯農免費技術指導,每個大棚1畝地能種7萬株脫毒苗,生長3個月后,一株脫毒苗能長3粒原原種,最終一個大棚能收21萬粒原原種,公司再以每粒0.25元的價格收購,最終一個大棚收入5萬元,一年能掙兩萬元,能夠穩(wěn)定脫貧增收”。目前喇嘛板村共有大棚300個,承包種植的均為脫貧戶。

  以前四處打零工的黃素芳如今工作繁忙、收入穩(wěn)定。她見證了商都發(fā)生的變化,“那些年地都荒了,沒人愿意種”。而現(xiàn)在農忙時,黃素芳要雇50多名工人,每天的工資為200-500元,“在家門口就有活干,好多當?shù)厝松詈昧瞬辉敢獬钥?,我們還要從外地招工”。

  胡江龍給出了一組更為直觀的數(shù)據,2022年商都縣累計銷售馬鈴薯4.7億元,通過大棚租賃、壯大集體經濟、吸納就業(yè)等方式帶動1.2萬名農村勞動力增收。連日來,胡江龍忙著申報2024年的京蒙協(xié)作項目,他期盼著這些項目落地后,能在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基礎設施建設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科教文衛(wèi)等方面,給予商都縣更多的支持。

編輯:苗雁